日本医疗水平介绍

海仕佳发布时间:2017-10-12
日本的医疗水平高于中国,处于世界最高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3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从人类预期寿命、死亡率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9个方面对全球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及医疗数据进行了分析,日本排名第一。以最直观的预期人均寿命来看,中国为75岁,处于中上游水平,日本为84岁,与瑞士等国并列世界第一。
中国的医疗水平虽然在建国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仅以人均寿命而言,我们还停留在日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

原因一:国家投入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广
从投入力度来看,中国卫生事业总投入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在5%左右,而日本是8%。从总投入中政府与个人所占比例来看,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卫生总费用约为2.4万亿,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支出是30.7%,社会总支出34.6%,个人支出是34.8%,而日本个人支出的比例只占总卫生费用的12.8%。至于卫生投入的转化率和公平性就不吐槽了,各位可以百度一下“干部病房”。
中国目前实行的医保制度实际上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三轨制,现在所谓“取消双轨制”实际只是前两者的合并,而且尚停留在试点阶段。在日本,只要是未加入工作单位的健康保险者均可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即使是外国人,办理了外国人登记并且持有1年以上的居留资格也可以加入,参加保险后在因病、受伤而接受治疗时,自付比例为30%。当然较广的医保覆盖面带来的财政负担也比较大,加之日本持续多年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国民健康保险每年财政赤字金额超过3000亿日元,目前日本也在进行医保制度的相关改革。

原因二:医学硬件设施先进、科研水平高
在临床医疗尤其康复医学、肿瘤医学和再生医学领域,日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是日本的和田寿郎于1968年完成的(我国是1978年),我国心脏介入学科在建设之初也曾有许多人才到日本进修。医疗硬件的尖端代表重粒子癌放疗设备目前只有日本三菱重工和德国西门子生产,日本住友、三菱、日立则是另一个代表质子束放疗加速器的主要生产和建设商,目前世界1万2千多名重粒子治疗病例中,日本国立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放医研)占了9000多例。在基础科研领域,日本的水平也处于国际前列,获得2012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诱导干细胞技术发明人就是日本人山中伸弥教授,此前日本科学家已因绿色荧光蛋白、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抗体的遗传原理等发现多次获得诺贝尔奖。
日本的现代制药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在《制药经理人》发布的2014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行榜 (2014 Pharm Exec top50)中,日企占据其中9席(中国制药企业无一家上榜)。由于在光学、电子、信息、机器人等领域的传统优势,日本的远程医疗、医疗机器人、医学影像等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原因三:现代医学教育历史长、水平高;医护待遇较高、服务态度好
日本是亚洲最先系统建立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国家,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政府便开始废除汉医培养西医人才,至二十世纪初,已有西医执业医师近万人,而我国的现代医学教育始于二十世纪初,且协和、湘雅、同济等著名医学院校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日本文化爱好者可能都知道,日语中“先生”作为敬语是只能用在教师、医生、作家、律师、议员这样人群身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医生在日本的地位之高。在日本医生算是白领中的绝对上层(综合收入和地位而言),当然成为医生的难度也大,就读国立大学的医学部首先要参加日本的高考,达到学校分数线后再参加医学部的二次考试,成绩需达到一流大学的中上水平才有望入学,医学部的学习是6年。而就读私立大学医学部的学费大概是每年400万日元,无论公立或私立,都需要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后方可行医。
日本的医生和护士地位差距较大(但护士社会地位也不低),护士要对医生绝对服从。除了发药打针这些中国护士要干的活之外,日本护士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观察病情、化验和健康教育工作。日本护士服务态度极好,很多影视作品都有反映。护士在日本属于中等收入阶层,2011年的平均年薪是475万日元(按现汇率约合人民币29万元),但是由于工作强度大、经常上夜班,离职护士的不在少数。